舞火龍


「傳統」

據聞係一八八零年嘅中秋節前夕,颱風吹襲大坑村,當時有一條大蟒蛇吞食村入面嘅家畜,之後村民合力將佢係破屋入面打死。到咗第二日颱風過後,大蟒蛇嘅屍體失蹤,大坑村發生瘟疫,多名村民病亡。當時有村中父老表示獲菩薩報夢,於中秋佳節舞火龍繞村遊行,同時燃燒炮竹,便可驅瘟疫矣。由於炮竹內含琉璜白藥,加上香火便可驅瘟疫。村民發現此古老良方奏效大喜,因此每年都會紮製火龍巡行全村。

「火龍」

火龍晚上大約六點鐘左右係大坑蓮花宮點睛開光,之後再到安庶庇街插香後起龍,先到浣紗街對嘉賓作致敬禮。然後會按傳統遊街,途徑浣紗街,京街,新村街,銅鑼灣道等。遊街完畢會到浣紗街拔香同重新插香。而節日完畢後,傳統習俗係將火龍拋下銅鑼灣避風塘嘅海底,以示龍歸天。但係近年為免污染海水,於是就改為係深夜用貨車送到焚化爐去,變做飛龍在天!

「製作」

火龍嘅製作係非常講究。龍身全長六十七米,分成三十二節。先以粗麻繩紮成龍骨,再用稻草紮成龍身。龍頭由藤條屈曲為骨架,龍牙以鋸齒嘅鐵片造成,雙眼係手電筒,舌頭係漆紅嘅木片。帶引舞龍嘅珠球係個插滿線香嘅沙田柚,一共兩個。舞龍時,全條龍身都插上火紅嘅長壽香,係夜間舞動,點點星火,十分可觀。舞龍健兒不論係唔係大坑居民均可參與。


Also published on Mediu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