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楊郭玉霞」
「點解」
我,已入五的家長一枚,有名就讀中二的孩子;自小信奉守法、秩序、遇到爭執大都選擇退讓,寧讓天下人負我。然而,那只是個人層面的做法。梁政府當權只兩年多,卻一下子幾乎盡毀英治一百五十餘年種種優良遺風,身為道地香港人,在雨傘運動發動前,只能天天一面讀報一面大罵、在面書講真話跟人辯論,或者一有相關遊行就回應號召上街;除此以外,天地蜉蝣,能作甚麼?
「感受」
運動開始,因為居於偏遠地區,也要將就孩子上學需要,只能間中在下午到各場地聲援,或略盡棉力捐贈物資。過去看待香港年輕人,直覺就是一代不如一代;從前對香港市民整體印象,也是向錢看、沒耐性、易燥動。出席過幾次集會以後,卻驚訝於部份學生們對社會、政治、法治等課題比一眾議政者還要熱衷、深究、抱負宏遠;令人尤其震驚的是,在幾次悶熱得要命的示威現場中,堪稱人山人海的參與者竟能如此守禮、忍讓,對陌生者備至關懷。誇大點問:這是烏托邦的雛型嗎?
「期望」
一直希望培育孩子自小關心社會事務,明白、實行公義;可是家中這小人卻從幼思維獨立,並曾一度抗拒跟我們參與各種社運;這次經過考慮,他卻出乎意料多番請求我們帶他出席示威集會,而且甚受感動。。。撰文此刻,只有銅鑼灣佔領區仍殘存,在反對者甚或主張以激進手段進行社運的人士眼中,佔領運動沒有絲毫成果;我,卻不以為然,因為就在身邊,我看見了被燃點起來的新生火苗。。。